三大新標重拷行業水泥環保刻不容緩
發布時間:
2014-12-11 09:57
來源:
一直以來,水泥的環保問題始終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實現水泥的綠色發展是化解過剩產能的唯一途徑,是實現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保障,也是關乎到構建和諧人文與自然環境的有利因素。
多年來,我國幾代水泥行業的有志之士都在為其環保發展不遺余力,從脫硫、脫硝,再到近兩年的協同處置廢棄物,無論從資金投入、技術支持,還是行業標準的幾次修訂,可以窺見全行業正在朝著水泥的環保事業大踏步前進。
然而,就我國水泥工業的普遍情況而言,行業在污染物排放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目前水泥的環保標準究竟有哪些?環保技術有何新的突破?龍頭企業又是如何踐行環保的社會責任?
環保新標連續出臺
水泥企業成本上升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一則題為“國務院安排100億對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的新聞頗受關注,網絡轉載率更是達到近百萬次。報道指出,中央財政設立專項資金,今年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制定重點行業能效、排污強度“領跑者”標準,對達標企業予以激勵。 這也是自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定目標、建機制、強監管,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上邁出的新步伐。 而在此次防治計劃印發前后,環保部則連續發布了《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
從去年9月至今,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行業層面,這些水泥環保新標的連續出臺,給行業的綠色發展進程帶來了利好消息,但同時也給眾多水泥企業一則重拳,讓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環保問題已到了不得不解決的關鍵時刻,企業命運也到了是否轉折的分岔路口。
在這些新標準中,《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備受關注,被稱為史上最嚴。
“現行標準在執行過程中部分企業的隨意、散漫,又缺乏有效的監管是目前水泥行業排放遲遲不見好轉的主要原因。而在水泥顆粒物污染排放治理方面,這一問題顯得更為突出。”一名不愿透漏姓名的業內專家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新標將從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我國第三次對《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修訂,之前兩次分別在1996年和2004。
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適用范圍在原有水泥原料礦山開采、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生產的基礎上,增加了散裝水泥中轉站;二是調整現有企業、新建企業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增加適用于重點地區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三是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的企業,明確要求除執行本標準外還應執行相應的污染控制標準。
新標準重點提高了顆粒物、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要求。新標準將PM排放限值由原標準的50毫克/立方米(水泥窯等熱力設備)、30毫克/立方米(水泥磨等通風設備)收嚴至30毫克/立方米、20毫克/立方米;將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由800毫克/立方米收嚴到400毫克/立方米,新建生產線排放標準為320毫克/立方米。另外,新標準在原有污染物控制項目(PM、SO2、NOx、氟化物)的基礎上增加了氨(NH3)和汞(Hg)控制項目。
由于新標對環保要求的大幅提高,水泥企業環保投資和運行成本也將明顯增加。據測算,水泥企業除塵、脫硝等環保投資比例將達到10%至12%,環保設施運行將增加水泥噸成本約12至15。
由此預計,為滿足該標準,水泥行業改造除塵、脫硝設備成本將達380億元。
從事處置固體廢物的水泥企業需要增加部分投資對水泥窯進行適當的技術改造,以北京水泥廠為例,按照每年8萬噸固廢的處置規模估算,建設一條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示范工程項目投資約5200萬元。
據分析人士預計,在全國大氣污染治理深入的背景下,水泥行業出臺最嚴環保標準,將進一步加快行業落后產能淘汰速度,2014年中小水泥企業及無窯粉磨企業將會感受到生存壓力,而行業龍頭企業憑借成本、技術優勢有望獲得更多兼并重組機會,進而促進行業產業升級、集中度提高。
其實,2013年下半年部分區域受節能減排、大氣治理需要,區域內水泥企業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供給端持續改善帶來的水泥價格回升、盈利改善。據數字水泥網數據顯示,華東、中南地區自去年四季度以來水泥價格已經累計上漲20%、23%,明顯高于2012年同期水平。
種種跡象表明,在環保的高壓政策下,今年的水泥行業或將迎來大洗牌,對中小企業來說,更多的將是一場生存考驗。
技術難題待突破
降氮脫硝成重點
嚴厲的環保政策務必需要先進科學的環保技術作為支撐才能有效實施。縱觀水泥工業幾十年的發展,隨著社會人文自然環境的變化,其環保任務也略有傾斜。
了解水泥生產工藝的人士都知道,水泥企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除粉塵和二氧化硫之外,還有氮氧化物,而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重要原因,也是PM2.5的重要來源,因此,我國“十一五”期間將二氧化硫列為約束性指標后,在“十二五”期間,又將氮氧化物列為防治大氣污染的約束性指標,實施總量減排。
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布以來,包括鋼鐵、水泥等傳統高污染行業都在認清自身形勢,從各自污染源入手,找到適合自己的環保發展之路。
其中,水泥行業是我國繼火電廠、機動車之后的第三大氮氧化物排放源,其控制成效如何直接關系到總量目標的實現以及空氣質量的改善。因此,近兩年降氮脫硝備受關注。
國家相關政策要求2015年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150萬噸;對新型干法窯降氮脫硝,新、改、擴建水泥生產線綜合脫硝效率不低于60%。
目前,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排主要有兩大措施,分別是推廣低氮燃燒改造和安裝煙氣脫硝裝置。據技術人員介紹,低氮燃燒改造屬于工程控制措施,主要通過控制燃燒的溫度來減少水泥生產過程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煙氣脫硝工程屬于末端控制,主要是通過向煙氣噴灑氨水、尿素等還原劑,將氮氧化物還原成無害的水和氮氣。
單純的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可使得水泥生產企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約10%;低氮燃燒改造和煙氣脫硝的綜合運用效果更佳,大約可以減少65%的氮氧化物排放。
結合環境管理要求,最新發布的《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明確了水泥窯當氧化物控制應遵循的技術路線和方法,即根據國家及地方環保要求,在低氮燃燒技術(低氮燃燒器、分解爐分級燃燒、燃料替代等)的基礎上,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SN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或SNCR-SCR復合技術。新建水泥窯鼓勵采用SCR技術、SNCR-SCR符合技術。
“目前,雖然SNCR煙氣脫硝技術應用較多,但脫硝效率不高、氨逃逸較多是其缺陷。未來,隨著環保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需要重點突破SCR技術,如高塵SCR技術、SNCR-SCR復合技術、高性能催化劑以及失效催化劑再生與安全處置技術等。”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講述了現階段存在的脫硝難題。
此外,他還提出了今后需要重點研發的一些新技術、新材料,主要包括:生產工藝技術(如新型熟料燒成技術、高效節能粉磨技術與裝備、高性能低氮燃燒器等);CO2減排技術;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及二次污染控制技術;高效煙氣脫硝技術;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DENG等。
行業龍頭環保先行
處置固廢前景廣闊
雖然目前我們還有一些技術難題有待突破,但并不妨礙我國水泥工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研發環保技術,探索環保的未來發展方向。無論面對多么復雜的環境形勢,他們總能挺身而出,履行社會責任。
如今,清潔生產、花園式工廠比比皆是。以中國建材集團、中材集團、海螺、金隅、華新、華潤等為代表的水泥企業都已積極投身到水泥的環保大軍中,扮演各自重要的角色。
冀東:應對霧霾危機毫不猶豫
實際上,早在奧運期間,因為水泥行業的“高污染”,就已經有多省市地區的水泥企業加入了停窯、減產保護空氣質量的行列。而在2013年霧霾大面積爆發后,包括北京、河北在內的多地水泥企業也開始協商停窯。
河北作為霧霾的重災區,理應重點采取措施治理霧霾。2013年12月18日,河北省石家莊市集中拆除了18家水泥廠,以理大氣污染。
作為區域內的榜樣企業、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冀東站了出來:冀東水泥對40條水泥窯生產線進行改造。
在實現低氮燃燒器或通過改造實現分解爐分級燃燒后,冀東水泥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從過去的800毫克/立方米降到了450毫克/立方米以下,下一步公司還將實施選擇性非催化還原等技術,繼續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最低將降至320毫克/立方米以下。
截止到2013年下半年,冀東水泥已經完成了11條生產線分級燃燒和15條生產線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改造,成為國內水泥行業開展氮氧化物減排工作的標桿企業。
“今年我們要完成40條水泥窯氮氧化物減排項目生產線改造,到明年完成公司所有生產線脫硝減排項目,實現氮氧化物減排30%的目標。”冀東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增光早在2013年就作出了近兩年的規劃。
金隅:做城市凈化器實現社會價值
金隅集團董事長蔣衛平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感慨道:“當水泥變成全社會離不開的時候,這個行業就轉型成功了。”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著水泥工業正在進行的巨大改革。
一年多前,國內首條城市垃圾飛灰處置工業化環保示范線在金隅琉璃河水泥公司成功投產運營。這標志著北京金隅集團率先實現“政府好幫手 城市凈化器”的完美轉型,成為北京創建無垃圾公害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的生力軍。
從1998年開始,金隅便開始啟動水泥窯“協同處廢”的相關技術研發工作。目前,金隅已經形成從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到處置、利用的一整套技術體系,從技術研發、示范生產線建設運營等方面全面布局環保產業。
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金隅北京水泥廠院內,有兩條水泥生產線,分別是金隅紅樹林環保技術公司的無害化處置有毒有害工業廢棄物示范線和金隅北京水泥公司的無害化處置城市污泥示范線,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自北京現代汽車公司、京東方電子制造公司等企業的工業廢棄物和城市污泥被運送到這里,等待著進入水泥窯爐處理。
如今的金隅集團在綠色環保方面的創新實踐備受行業肯定,利用水泥窯協同處廢的經驗已在全行業加以實施和推廣,目前已具備處置20余萬噸污泥、9600萬噸飛灰及43類危險廢棄物的資質和能力,并負責北京市90%左右危險廢棄物處置工作。
現在,已有多家龍頭企業實現了處置固廢的環保項目,這是對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市場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隨著各種水泥新標的陸續實施,我國水泥工業面臨的環保形勢也愈發嚴峻。龍頭企業或將迎來發展機遇,而中小企業則站在了命運的分岔路口,達標則生,不達標則亡。
也許我們的標準并不缺,缺的是嚴格執行;也許我們的資金也不缺,缺的是沒有壓力,缺的是企業排污的責任和良心。
未來,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踏踏實實地在環保道路上一路前行,只有帶著這份責任和信念,才能實現我國水泥工業的轉型升級。